On 2009年02月12日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Tags: 价值观, 哲学, 社会科学, Comments (13)
世界上存在绝对正确的观点吗?
世界上充满了观点和行为。观点和行为是要被价值观评判的。我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一系列全套的对能够触及到的所有观点和行为的正负判断或评价。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他所有观点的集合,观点和价值观是等价的,但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称呼,价值观是评价的过程,观点是评价的客体。评价的客体是能够触及到的所有观点和行为,观点是观点,行为内部也包含着完全一致的相应观点。所有的观点经过第一层分解之后可以归结为一个个独立的有选择项的话题,经过第二层分解之后可以归结为一个个话题下对于不同选项支持的倾向。所有的价值观经过第一层分解之后也可以归结为一个个独立的有选择项的话题,经过第二层分解之后可以归结为一个个对某个话题下给定观点和行为的正负判断的形式。这就是观点和价值观的区别。只要找全一个人在所有给定话题下的给定的观点和行为的正负判断的取向,就能完全了解他的价值观。
说完了关于观点和价值观的一点铺垫,我想发表我的中心观点。我认为:观点和行为自身没有正负判断,正负判断只存在于不同的价值观里。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观点。人有时做出“这样做这样想是对的”“那样做那样想是对的”都是在某种价值观下的决定。
价值观的同与异。在整个社会中,有些领域存在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有些领域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社会总的价值取向在一部分领域是明确的,明确的原因可能是是先天的共同性,可能是后天观点经过发展后的高度一致,也可能是先天和后天中一方完全战胜了另一方。同时还有一部分领域的主流价值观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先天的随机性导致其模糊,永远不可能有所谓的主流,可能原因之二是后天发展的观点多样不能统一,可能原因之三是先天后天价值观的激烈碰撞。这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一些事物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就否定,因为价值观的差异是允许的,而且说不定某些你不认同的价值观比你现有的更贴近信仰的价值观。
上述似乎有某种矛盾。因为之前我已经说过,某个观点的是非对错只是存在于价值观中,脱离了价值观就没有是非对错,观点自身没有正误性。但是在整个社会或者整个人类世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存在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甚至完全统一的价值观,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则众说纷纭。对于后者,我们自然可以解释为观点的是非对错在不同的价值观中的差异,而对于前者则很难解释。假设这种观点在全体人类的价值观里都得到正评价或负评价,这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观点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吗?前者的例证,比如说花儿是香的,大自然是美好的;后者的例证,比如说死亡是值得恐惧的,比如说强奸是罪恶的。对于这些观点,我们还能说其不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吗?
我非常想不通。
© 声明:除特别注明,Kong-Zi.com 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世界上存在绝对正确的观点吗?》永久链接地址:https://www.kong-zi.com/post/131.html
✎ 三斤
2009年02月16日 @ 12:44
就整个人文学科来说,大多数都是对事实现象的解释,而不是精确的求证。价值观问题,如果从常规的现象来看,是主观问题,那当然就不存所谓的绝对正确性,但如果从内在价值和价值的次第问题来看,可以找到某些方面的统一性。任何现象你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才是最主要的所在。blog的版面很不错,设计的很好看。你的twitter我follow你了。
[回复]
✎ Simon Kong
2009年02月16日 @ 22:31
@三斤, 非常感谢您的留言。我经常会为这些事情纠结。但想到最后总用“你还有生活”来自我安慰。我希望能找到更多向您一样从事社科的WPer。
其实我比较少上T,越T越凄凉。不过我们可以互加友情链接 😛
[回复]
✎ 摩卡
2009年02月17日 @ 19:37
所以你要不要把角落广播电台开在这里。
[回复]
✎ Hylcn
2009年02月18日 @ 18:33
不会有的….个人见解不同嘛..
[回复]
✎ fttbcm
2009年02月19日 @ 13:37
您提出的问题我也想过,得出的想法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只有崇高与卑劣。就正是我是一个人,知道了君子与小人,但是如果我们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来说也已经是无所谓了。马克思不是说过吗?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宏观世界中连时间都可以超越,那么在人们的思想之中还有什么是绝对正确与错误的?
以上仅供参与。 😳
[回复]
✎ lwj
2009年03月10日 @ 16:01
老马的认识论中的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回复]
✎ Sandlong
2009年05月17日 @ 13:14
首先我不客气的说,博主你可能没有经过系统的人文科学训练,导致这篇文章很不“学术”,更糟糕的是,用语也非常不标准。不知道博主读过哪些哲学书籍。
一,“观点”有两种,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小明在偷东西”是事实判断,“小明偷东西的行为是错误的”则是价值判断。从这篇文章看,只讨论了后者。而且文章中“观点”“行为”“观点和行为的正负判断”这几个概念模糊不清。
二、假设非洲人认为吃人是好的行为,而中国人认为吃人是不好的行为。那么当非洲人说“吃人是好的”和中国人说“吃人是不好的”的时候,他们之间有矛盾吗?答案是没有:价值判断可以通过句式转换变成事实判断。在上面的例子中,非洲人表达的是:“根据非洲人的价值观,吃人是好的”;中国人表达的是:“根据中国人的价值观,吃人是不好的”。这样转换的结果是,所有的价值判断都变成了事实判断。实际上,就是把貌似矛盾的“好”与“不好”转换成了绝对的“符合价值观”。
三、理论渗透观察、价值渗透观察。事实和价值的两分法已经受到了强烈的批判。物理学家能够把一堆金属命名为“X光机”,不懂物理的人就做不到。哲学家能够一堆深奥的文字看成一篇文章,不懂哲学的人也做不到。这说明事实判断并不是绝对的,甚至不是主体间的(接受一个事实判断,照样需要前提)。当然这方面的讨论还在进行中,和本文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另外说一句,对哲学道德等的迷醉,没有任何可指摘之处,因为它们所指出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把这些神秘化,并不是一个好的态度。
[回复]
✎ 哲学探讨:对劲牛和Sandlong的回应 | 子曰:
2009年05月23日 @ 12:57
[…] 最近,有两位萍水相逢的朋友分别对我的两篇文章:愚蠢的哲学 劳累的心和世界上存在绝对正确的观点吗?发表了评论。本想直接在原帖回复的,但是他们的评论如此认真,以至于我认为有必要单独开一篇文章来进行回应。是诸位的评论,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哲学体系的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我根本没指望有什么体系,因为不需要)。因为琐事缠身,我只能就自己看到评论后最直接的想法写出来,没有太多润色,请见谅。 我在上面已经回应了你的思想。但是我想在这里说的是,哲学不是“终极目的”,哲学仅仅是一种通向“终极目的”的工具或 方法而已。如果把学习哲学当成目的,那肯定是错误的,而且这样学起来肯定是很累的。我们很多人在选择学科报考时,总要问哲学有什么用(其实这里的“用”就 是功利最大化的目标,如金钱、权力、名誉等),其实质上哲学什么也不是,但它又是一切,因为它教给你思考的方法,认知这个复杂社会的方法。那么,什么是 “终极目的”呢?人生当然得有终极目的的,如果没有,那人活着也如同猪畜。你在这里阐明了幸福指数的最大化,而且也说明了幸福指数是“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 的比值”。这种比喻是否恰当,尚且值得进一步思考。但是可以明确地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去衡量和计算,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里应当用 一种全新的方法,即价值论方法,即用人性的方法。具体来说,幸福是什么,这个概念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它可以是痛苦的反面,也可以是人的“趋乐倾 向”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反应,或者说是一种智慧(古希腊思想家的善即是智慧),等等,不一而足。所以,你的解释并不全面也并不全对。只能是一 种相对的概念阐述。目前对幸福的理解,西方人有不同于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存在根本的差异。比如西方人的文化是“罪”感文化,“人之初,性本恶”;而 中国的文化则是“乐”感文化,或者说“善”文化,对于“善”的理解和阐述,儒家文化的继承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扩大,直接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到了 近现代以来,我们中国人的“善”即幸福的文化已经逐渐发生了转折和变迁,对幸福的理解随着时代变迁出现了重大变异。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你所说的幸福 概念只能是很相对的。 那么,什么才是“终极目的”呢?当问及此一概念的时候,我们都显然是文盲,都是辞穷无言。因为似乎“终极目的”只有问询宗教大哲时才能“或许领悟”!关于 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涉及到宗教,或者说只有上帝、佛才能回答。这永远是人性的“迷”,是科学所无能解答的问题。那么,哲学真就是无用的吗?我们只能说,在 相对的人生范围内,它的作用将会指导你深一层揭橥人生的迷团,使人生的回忆充满了反思的快乐和深沉的回味。哲学作为一门智慧之学问的目的是问鼎“最后的人 性真理”!其路远兮!吾辈永将求索! 最后,我们只能说,“终极目的”,即幸福,这个概念交给上帝去吧!人类不可能有真正的、完全的幸福,总是与痛苦相伴而生的。人生即为“苦”,即为“空”,佛家宗师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祈求共勉、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