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2009年03月11日 By Simon Kong In 人文·社科·书籍, Tags: 哲学, 生活, Comments (19)
愚蠢的哲学 劳累的心
这篇的文章标题亦和我新建的category标题相同。实在是纠结。对于建立category。之前已经有过两个分类,一个是关于社科的,一个是关于思想体系和个人提升的。我本以为把自己那些所谓跟哲学沾边但又零碎散乱的思想全部放到这两个分类里,然后渐渐淹没掉作罢。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必须正视。哲学就是哲学。哲学不能被草草放入感兴趣的社科里和其他心理学社会学之流齐名,哲学也不能被放在思想体系里,这样她只成了一个工具,只为了梳理我的思想体系而存在的工具,这对哲学不公平。哲学,我爱她,我恨她。哲学让我憔悴,又让我有梳理的线索。哲学让我把老本行经济学打入冷宫。以下几点内容是我所有论题的总前提,就像在经济学中的理性行为人假设一样,这是我自己思想体系的前提假设,即使不被任何人认可。不再赘言。
人生是难题。这里的难题不仅体现在对自身的了解上,还体现在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上,对很多问题根本意义的探究上。我有很多东西不明白,但我只是把所有能总结的总结出来,这毕竟是好的。不要苛求完美。我认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难以捉摸的,一切都值得怀疑,但我只相信人生是难题。其他的命题你越是琢磨越怀疑它的正确性,但这句话是唯一的越琢磨越不解越觉得他是对的的话。我有时陷入思维的漩涡,就是某种认为一切都是不确定都不真实的莫可名状的状态。
面对问题的两种心态。面临一个问题的通常步骤是“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前两部都能够做到,但是第三步具有较多不确定性。这个时候会有积极和消极两个心态。积极的心态是,面对某些问题,即使找不到解决方案或找到方案也解决不了它,但是把有关线索都梳理出来正视它,心里也会宽慰许多。消极的心态是,面对某些问题,即使把它成因以及一切细枝末节都完全分析清楚了,但还是找不到解决方案,或者说找到了解决方案还是不能够执行。没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还是问题。
终极目标。总结的目的是为让自己安宁,不要局限于权威的哲学体系,只要符合自己的逻辑与思路就好。也不要追求完美,完美是不可达到的。这样说不是自我宽慰而是事实。人生的终极目标从个人来说是是满足程度的最大化,是幸福指数达到最大值(幸福指数就是一个人的满足程度),而这个满足程度或幸福指数是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的比值。具体说明是为了让自己一切都变得和谐圆满,是一种个人效用最大化。从整体来说是让所有人都有与个人终极目标一样的状态。但因为效用最大化不能直接判断,必须转化成其它可以直接判断的概念再进行判断。例如有时会用利益最大化或是否取得个人成功来衡量。这里虽然把不能直观判断的东西变得可判断了,但实际概念也偷换了。大部分人效用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或成功是正相关的,但也有例外。所以说,想再多都只是帮助内心平静和谐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
© 声明:除特别注明,Kong-Zi.com 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愚蠢的哲学 劳累的心》永久链接地址:https://www.kong-zi.com/post/488.html
✎ ifleea
2009年03月11日 @ 23:43
加油吧,且思且行..
[回复]
✎ 子曰
2009年03月11日 @ 23:44
呵呵,回访了,有朋自远方来,快来接驾~~
[回复]
✎ 蔡子方
2009年03月14日 @ 15:26
“不要局限于权威的哲学体系,只要符合自己的逻辑与思路就好。也不要追求完美,完美是不可达到的”
克里稀那穆提,建议读他的书。
[回复]
✎ 劲牛
2009年05月22日 @ 09:57
Simon kong,I don’t know if you are chinese or foreign. but by your name and your thought , I can know you from the heart.In your opinion, You dislike philosophy. mainly you think learning it very difficult, or tired, don’t you? however, you don’t understand philosophical core. Philosophy is sapiential knowledge! it can make you rational and ripe or responsible for your life.It one person thinks back to his(her) life for the better one, he will be with philosophy. because it can lead you to one better life to approach wright way.
That’s it what I want to talk with you, philosophy isn’t like what you realise. it’s benefit of your better quality life.
[回复]
✎ 劲牛
2009年05月22日 @ 10:22
我在上面已经回应了你的思想。但是我想在这里说的是,哲学不是“终极目的”,哲学仅仅是一种通向“终极目的”的工具或方法而已。如果把学习哲学当成目的,那肯定是错误的,而且这样学起来肯定是很累的。我们很多人在选择学科报考时,总要问哲学有什么用(其实这里的“用”就是功利最大化的目标,如金钱、权力、名誉等),其实质上哲学什么也不是,但它又是一切,因为它教给你思考的方法,认知这个复杂社会的方法。那么,什么是“终极目的”呢?人生当然得有终极目的的,如果没有,那人活着也如同猪畜。你在这里阐明了幸福指数的最大化,而且也说明了幸福指数是“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的比值”。这种比喻是否恰当,尚且值得进一步思考。但是可以明确地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去衡量和计算,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里应当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即价值论方法,即用人性的方法。具体来说,幸福是什么,这个概念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它可以是痛苦的反面,也可以是人的“趋乐倾向”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反应,或者说是一种智慧(古希腊思想家的善即是智慧),等等,不一而足。所以,你的解释并不全面也并不全对。只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阐述。目前对幸福的理解,西方人有不同于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存在根本的差异。比如西方人的文化是“罪”感文化,“人之初,性本恶”;而中国的文化则是“乐”感文化,或者说“善”文化,对于“善”的理解和阐述,儒家文化的继承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扩大,直接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到了近现代以来,我们中国人的“善”即幸福的文化已经逐渐发生了转折和变迁,对幸福的理解随着时代变迁出现了重大变异。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你所说的幸福概念只能是很相对的。
那么,什么才是“终极目的”呢?当问及此一概念的时候,我们都显然是文盲,都是辞穷无言。因为似乎“终极目的”只有问询宗教大哲时才能“或许领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涉及到宗教,或者说只有上帝、佛才能回答。这永远是人性的“迷”,是科学所无能解答的问题。那么,哲学真就是无用的吗?我们只能说,在相对的人生范围内,它的作用将会指导你深一层揭橥人生的迷团,使人生的回忆充满了反思的快乐和深沉的回味。哲学作为一门智慧之学问的目的是问鼎“最后的人性真理”!其路远兮!吾辈永将求索!
最后,我们只能说,“终极目的”,即幸福,这个概念交给上帝去吧!人类不可能有真正的、完全的幸福,总是与痛苦相伴而生的。人生即为“苦”,即为“空”,佛家宗师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祈求共勉、共鸣!
[回复]
✎ 哲学探讨:对劲牛和Sandlong的回应 | 子曰:
2009年05月23日 @ 11:46
[…] 最近,有两位萍水相逢的朋友分别对我的两篇文章:愚蠢的哲学 劳累的心和世界上存在绝对正确的观点吗?发表了评论。本想直接在原帖回复的,但是他们的评论如此认真,以至于我认为有必要单独开一篇文章来进行回应。是诸位的评论,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哲学体系的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我根本没指望有什么体系,因为不需要)。因为琐事缠身,我只能就自己看到评论后最直接的想法写出来,没有太多润色,请见谅。 我在上面已经回应了你的思想。但是我想在这里说的是,哲学不是“终极目的”,哲学仅仅是一种通向“终极目的”的工具或 方法而已。如果把学习哲学当成目的,那肯定是错误的,而且这样学起来肯定是很累的。我们很多人在选择学科报考时,总要问哲学有什么用(其实这里的“用”就 是功利最大化的目标,如金钱、权力、名誉等),其实质上哲学什么也不是,但它又是一切,因为它教给你思考的方法,认知这个复杂社会的方法。那么,什么是 “终极目的”呢?人生当然得有终极目的的,如果没有,那人活着也如同猪畜。你在这里阐明了幸福指数的最大化,而且也说明了幸福指数是“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 的比值”。这种比喻是否恰当,尚且值得进一步思考。但是可以明确地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用实证主义的方法去衡量和计算,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里应当用 一种全新的方法,即价值论方法,即用人性的方法。具体来说,幸福是什么,这个概念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它可以是痛苦的反面,也可以是人的“趋乐倾 向”的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反应,或者说是一种智慧(古希腊思想家的善即是智慧),等等,不一而足。所以,你的解释并不全面也并不全对。只能是一 种相对的概念阐述。目前对幸福的理解,西方人有不同于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存在根本的差异。比如西方人的文化是“罪”感文化,“人之初,性本恶”;而 中国的文化则是“乐”感文化,或者说“善”文化,对于“善”的理解和阐述,儒家文化的继承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扩大,直接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到了 近现代以来,我们中国人的“善”即幸福的文化已经逐渐发生了转折和变迁,对幸福的理解随着时代变迁出现了重大变异。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你所说的幸福 概念只能是很相对的。 那么,什么才是“终极目的”呢?当问及此一概念的时候,我们都显然是文盲,都是辞穷无言。因为似乎“终极目的”只有问询宗教大哲时才能“或许领悟”!关于 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涉及到宗教,或者说只有上帝、佛才能回答。这永远是人性的“迷”,是科学所无能解答的问题。那么,哲学真就是无用的吗?我们只能说,在 相对的人生范围内,它的作用将会指导你深一层揭橥人生的迷团,使人生的回忆充满了反思的快乐和深沉的回味。哲学作为一门智慧之学问的目的是问鼎“最后的人 性真理”!其路远兮!吾辈永将求索! 最后,我们只能说,“终极目的”,即幸福,这个概念交给上帝去吧!人类不可能有真正的、完全的幸福,总是与痛苦相伴而生的。人生即为“苦”,即为“空”,佛家宗师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祈求共勉、共鸣! […]
✎ 劲牛
2009年05月25日 @ 14:36
我已经浏览了您的回复。这里我还想就此重新阐明:首先,哲学的学习目的,在我的第一次回复中主要是指功利意义上的,也即当下市场经济交换行为、功利行为在哲学求索意义上的一种实用化倾向,即把学习研究哲学当作纯粹的追求满足生物欲求的方法。比如当下的大学生普遍选择实用性强的学科类型,如1.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2.生物技术类。3.现代医药类。4.汽车类。5.物流类。6.新材料类。7.环境能源类。等等。显然,我们能够看出,这些行业中首先最吃香的也就是自然科学中的实用科学技术(如汽车类)以及社会科学中的直接与生活较为接近的学科类型(如法律、环境能源等),这些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比较强的。而相对来说,人文学中的哲学类、历史类、政治学等,则不属于此列。从这里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已经是相当功利化的社会了,目前人们最大的问题还是生存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哲学似乎有一种“边缘化”的趋势,似乎正面临“枯竭”的边缘。现代人的思考越来越变得“低智商”化,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思考简单的问题,即如韦伯所说的“精于设计”、“精于算计”,对自己的利益过多地用经济数学运算法计较得失;现在人的大量精力消耗在对现实生存之条件的无限争取当中(如汽车、房子等)。而对于“存在意义”的价值却严重“忽视”。总之,在哲学学习的目的论上,我们的共同点就是,仅仅使用了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那就是学习哲学也有“目的”,只不过不是功利性目的,而纯粹的“精神价值”的。其实我曾经说过,学习哲学不要“带有目的”,即是指这种功利性目的,其实并不是说我学习哲学就没有目的。所以,由于这个“目的”之概念的容易混淆,导致我们在一些方面存在分歧。其实你在这一点上可能已经悟其真意。
通过你的回复,仿佛我已经读出,你似乎也是一个典型的“精神主义”者,即偏重于精神追求,以至于你在回复中引用了黑格尔的核心概念(绝对精神,或者说绝对理性)。
在这一点上,我也有同感。
[回复]
✎ 劲牛
2009年05月25日 @ 15:17
其实,我对你的思想进行“反思”和“批驳”,并非真的是为“说服谁”。而是想就这么多年来的哲学研究进行一下梳理和思考,也算是与你的一种内在碰撞。我曾经从军16年,用8年时间研究现代军人社会心理,最后也出版了个人很不成熟的著作(国防大学出版社),但随着研究心理学的深入,我发现了心理学的功利化趋势已经非常迫近。尤其是心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即应用心理临床学,导致心理学成为一种“救治”现代人“心理”疾病的一种工具。但是它已经丧失了那种哲学曾经具有的“精神改造”的非目的论之功能,沦为纯粹的功利化手段。导致我转向了哲学的研究。
我对哲学的研究,应当说没有任何功利心在内,纯粹是秉持一种“宗教式”的虔敬心态去理解哲学,而且把它作为一种敦促自己成熟的一种良药。通过学习研究当代和现代哲学,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实用主义等流派,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我逐渐认识到哲学的精深和无至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哲学作为一种方法的存在论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一个社会、一个人,促使它和他走向成熟、理性上具有突出的作用。如果说学习研究哲学容易使人“老”,那一点都不错。这里的老指一种“老成”“厚道”“本质”和本真。对于学习研究哲学的人,它看事物一贯看其本质,所以在直接价值上,它对于一个社会或一个人之精神状貌的诊断是一针见血的,是最本质的。所以,哲学就是一把“剑”,一把直刺心脏的利剑。
通过您的言论,我似乎能够看到您在学习“哲学”之体系上存在一种“畏惧”心理。似乎学习哲学的人都是很“可悲”的,好像在字里行间要提清大家不要去“趟浑水”,防止走上“一条不最路”。我想问一下,难道哲学真有这么可怕吗?到底是因为哲学体系的“深奥难懂”而胆怯,还是因为惧怕哲学会像利剑一样“刺伤”人的精神?如果说你是因为前面一个原因,那我敢说,之所以存在这种心理,是因为你还没有深知“哲学的趣味”和“价值意义”,哲学就是人的生活的样法(梁漱铭),是对人的生活世界(现象界)的一种反思方式,直接面对着人的活生生的现实,怎么会那么难懂呢?如果认为哲学难懂,那可能是因为教育体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支独秀”有一定关系,而且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政治界的无限渗透和片面夸大、引用有一定关系。如果您属于怕学习研究哲学会“刺痛”内心的伤痛,那么我认为干脆不要再学习了。因为这样的话就活得“太累了”,干脆不要思考得好,因为一思考,脑袋肯定要“涨”,要“大”,因为内心的伤痛太剧烈了,让人无法忍受。如果你真是这样的话,怕活得太累,不去直面这个社会的“不完善”“不尽善”和不圆满,甚至不敢面对人性的残缺和空虚,那么哲学将什么也不是,干脆您就什么也别思考,就吃饱了等“最后告别”就行了。如果说现代人活得累,那不是因为,学习累,而是因为人在“挣权夺利”的功利场上拼得很累,而哲学却恰恰能够在人忙碌的夜晚给您打一针清醒剂,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淋漓感,给人一种“大彻大悟”,使人得到暂时的心灵“宁静”和“安恬”。这怎么反而是给自己“加累”了呢?!
所以,在面对你的整个观点上,我持反对意见。因为哲学并非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真是那样令人生畏,而是真得充满了“智慧”的明快、明朗和宁静,面对人性的缺失,您将持一种更为中肯的处世态度去迎接每个挑战。
现代社会,是有一种“哲学”无用论在泛滥,但是人毕竟是“人”,它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真正地平心静气的直面人生,所以,不要怕哲学会触痛我们的身心,它恰恰是治愈我们伤口的济世良药。
我知道,讲得再多,还是不起任何作用的,因为只有真正对自己的人生、对社会负有责任的人才能面对哲学对现代社会的病症的诊断而采取有效的改造措施去扭转这个不完善的世界。现代人均患有“精神病”,这是一种普遍的“病”,即不敢正视自己的“病症”,忘却了“存在”的意义,而转向了对自己异化的世界的倾慕,即把对自身的关注转向了非“存在”的东西,如汽车、房子、名誉、金钱,等等。如果您阅读一下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您将明白这一点。
所以,说了很多,不一定讲明白道理了。因为世界上最简单的问题往往是最艰深的问题,对于人生、对于哲学的存在意义,都是太宏大、太精深、太形而上的问题,一般人恐怕都是望而生畏。但只有那些敢于面对问题的人,并敢于救治这个病痛的社会的人才勇敢地反思自身,勇敢地剔除生在自己身上的“毒瘤”。
[回复]
✎ 劲牛
2009年05月25日 @ 15:26
更正:好像在字里行间要提清大家不要去“趟浑水”,防止走上“一条不最路”。该段中我无意打错了两个字“提清”应该是“提醒”,“一条不最路”应当是“一条不归路”。望见谅。
讲得太直接的地方,请见谅。
[回复]
✎ 劲牛
2009年05月25日 @ 15:30
其实说白了,您的题目“愚蠢的哲学 劳累的心”,这是一种典型的“反智”倾向的一种直观表达。难道你怕思考吗?干脆不要做人了!你的这种认识恰恰反映了现代人的“普遍病症”,可能会适切一些人的心理。但它只能“误人子弟”。
所以,关于您的“反智”倾向的目的和原因,我都在文中给予了分析,企望您在认识论上发生一次彻底改变。至少在“负责任的”态度上给予很多网友一种“支持”,一种精神信仰的支持。感谢了。
[回复]
✎ kenneth
2010年02月24日 @ 10:57
劲牛有没有博客?想看看。
[回复]
Simon Kong 回复:
2010年02月24日 @ 22:44
@kenneth, 暂无。劲牛同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回复]
✎ kenneth
2010年02月28日 @ 19:58
有些可惜……
那篇英文的文章收起来了?看不见了。
另外,能不能把邮件通知回复插件搞好?由于不知道你有没有回复而要用搜索查看不是很方便。
[回复]
kenneth 回复:
2010年02月28日 @ 20:02
@kenneth,
而且,程序自带的搜索功能只能搜索到正文而搜索不到评论的。如果我忘了在那篇文章留了评论就找不到(我以前的评论是否有了回复)了。
[回复]
Simon Kong 回复:
2010年02月28日 @ 20:13
@kenneth, 那篇文章是之前的文章,我只不过将其临时置顶一段时间给个朋友看的。你可以搜索“孔子的生态伦理观”找到。
我也想把邮件通知回复搞好。但问题是,我不想删去WP THREAD COMMENT,你给我推荐的插件又跟这个冲突,我现在也纠结这个问题。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