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2010年02月10日 By Simon Kong In 互联网,  Tags: , , , , Comments (14)

“五毛党”真有那么多吗?

“五毛党”是互联网新兴的一个群体,不知道其含义的人可以先看一下来自维基百科的介绍:

网络评论员,即网评员,或网民所指的五毛或五毛党,是中国大陆特有的一种指称,一般指受中国行政机关雇佣或指导,以网络发表评论为全职或兼职的人员。通常他们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发表与中国政府(甚至各级行政机关)观点一致或相仿的内容,或采取其他网络传播策略,来试图达到影响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论和制造网络舆论的目的。

“五毛党”是对网评员的一种别称,一般是为了象征性地讽刺网络评论员每发一贴能挣五毛钱。

以文艺作品为例,当一部文艺作品面试后,往往会收到来自互联网的成千上万的评论。当其中的某些评论与大多数网友的主流立场不同的时候——当然,这里的不同,只要体现在其立场更符合意识形态——便会招来许许多多网友的抨击,例如“惊现五毛党”“你可以去领五毛钱了”“五毛该死”之类的回复。我今天想讨论的问题是:“五毛党”真有那么多吗?

我想,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1. 那些被称为“五毛党”的人确实是“五毛党”,都被揪出来批斗了;
  2. “五毛党”的数量被低估了,实际上我党的五毛队伍比这还多;
  3. “五毛党”的数量被高估了,很多表达反方向观点的人都成了“五毛党”。

第一种情况是假设那些发表个人观点特别不靠谱的,特别正面的,特别有说教意义的文章都是真的五毛党。第二种情况里很多潜在的五毛党都没被揪出来,那些隐隐约约宣传我党思想的五毛党还没被揪出来。第三种假设是指,五毛党的数量远比预计得多,甚至那些轻微性地保留观点的人都是五毛党。

我们都说互联网是一个兼容并包的世界,在网上你可以自由的表达观点。但“五毛党”的身份被这么轻易地鉴定出来实在是一件不妥的事情。我的立场是:网友的评论必须反映网友的真实意愿。他喜欢,就要表达喜欢;他不喜欢,就要表达不喜欢。不可能因为主流不喜欢,自己就要违心地也跟着喜欢,否则你就不同,你就是五毛党,你就成了大多数人的敌人。互联网的这种趋势最终造成的结果可能是,那些本身有着不同观点得人,迫于压力没有将观点表达出来。这样做是违反上述的“网友的评论必须反映网友的真实意愿”标准的,更是违反互联网精神的。可能真是意识形态的原因,在我国有着这样奇怪的状态:如果我只是粗略的将人群的观点划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的话,现实世界中,大家表达出来的都只能是积极的观点,窃窃私语的都是想说却说不得的消极的观点;而互联网上,大家畅快淋漓表达出来的都是消极的观点,而那些纯粹有着积极观点的人却值得窃窃私语。

我可以举个例子,《孔子》这部片子,现在是骂声一片。你可以看到它在豆瓣上的评分极低,这个奇低的评分,不是针对电影,而是针对例如为保证上座率而强制《阿凡达》部分下线,导演和部分演员的狂妄评论,制作方的失误宣传等。你可以在《孔子》的影评和评论里看到骂声一片,但凡有一个说这个片子感觉还不错的,就会有疯狂的回复说是五毛党。我想,如果我是那些少数群体我一定郁闷死了。我要表达的只不过是看了电影之后的真实感受,为什么我说了实话还要被一帮不理智的人不经核实就给扣上帽子?长此以往,少数人还会放心地发表评论吗?这正印证了我上面说的,那些真的,纯的,有着积极观点的人,只得放弃公开话语权而改为窃窃私语。而理想的状态是,我想表达某些观点,我就要按照我的意志将其写出来,发出来,而不用考虑是否我的观点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无论我的观点是符合大趋势,还是只有包括我在内的少数人这么想,表达观点的权利都应得到尊重,而不是被扣上一个“莫须有”的骂名。

互联网上,弱智很多,愤青很多,无聊的人很多,跟风的人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更多。之前跟我的一个教授聊一些现象,我偶尔冒出“网上大部分人的看法是……”,他立即告诉我网上的东西不足以为信。我当时愤愤不满,我当时心想您不接触网络难道就能把互联网的观点说得一文不值吗?您自己落伍了还不容我接触这种最容易获取真相的工具吗?渐渐地走过来,我才发现,网上的东西有时真的不足以为信。互联网在很多时候是跟真相相反的。一些人的挑头,再加上更多不明真相者的传播,很容易就造成了大多数观点对少数观点的强奸,而这种强奸可以是以任何借口的,或许“五毛党”就是一个借口。所以说,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很重要。任何外在的结论,对自己只能是论据,而不是直接被拿来主义。我们唯有将这些论据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才能称之为自己的结论。互联网与真相,时近时远。它有时教你看清真相,有时让你与真相渐行渐远,有时扼杀真相。但何时才是真相,我们还要自己把握。更何况,所谓真相,更进一步,所谓客观的真相,是一个太重太重的词,一般人用不起。真相是建立在全面了解事物的基础之上的客观论断,全面,几乎做不到;绝对客观,完全做不到。


我又想到了网上的流行语“枪手”。在cnBeta上看评论,一个产品出来,少数人发表喜欢或不喜欢的意见,便会被鄙视为“枪手”。我不否认有枪手的存在,但枪手究竟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所以,我的最终总结是:

世上可能本无“五毛党”,传得人多了,就有了“五毛党”。世上的“五毛党”本来可能就那几个,怀疑的人多了,所有唱反调的人都成了“五毛党”。

世上可能本无“枪手”,传得人多了,就有了“枪手”。世上的“枪手”本来可能就那几个,怀疑的人多了,所有唱反调的人都成了“枪手”。

P.S.我在豆瓣的《孔子》讨论区试验性地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很喜欢《孔子》这部电影的短评,内容如下:

前一阵大家都在看阿凡达
我一般不太喜欢这种史无前例的大制作影片就没看
后来看了孔子
我觉得这个电影拍得不错
演员也很喜欢
之前我不太信服周润发的表演
认为虽然他成功塑造了很多电影形象
但来演孔子还是不够资格
但看后我的这种心态几乎消失了

总体来说,我很喜欢这个电影
不知道为何片子的评分这么低
或许是网民为了表示对制作方宣传手段的不满吧
但我还是觉得这种不满体现在分数上不够理智

我在等待,几天之后,我的短评后会多些什么样的回复。

P.S.2. 不知为何今天异常气愤,写到文章后半部分手都抖了。终于体会到了那种“闻道而不闻道”的心态,焦灼,气愤,失望,郁结一涌而上。我非常重视自己发的这篇文章,但自我也感觉某些意念表述得不甚清楚。请各位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订阅或直接点击),尽量点进来发表一下你们对我讨论的这个问题的看法。谢谢你们。





© 声明:除特别注明,Kong-Zi.com 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五毛党”真有那么多吗?》永久链接地址:https://www.kong-zi.com/post/1739.html
0






14条评论

  1. 午夜兰花手札

    2010年02月10日 @ 09:25

    “五毛党”数量不多,但马甲数量多。

    [回复]

  2. @itansy

    2010年02月11日 @ 17:07

    发一帖挣五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评员的队伍里,现在发一帖能挣个一毛钱就不错了。

    [回复]

  3. amio

    2010年02月16日 @ 18:06

    人民群众热爱一拥而上运动式地打倒敌人那种快感
    哪怕是路过,看见了也要捡个石头扔一下,哪管谁对谁错,混在人群中一起砍便是了
    快活完拍屁股换个地儿爽

    谁能抓住这群无脑网民的感觉,谁就赢。

    [回复]

    Simon Kong 回复:


    很透彻。

    [回复]

  4. ✎ 风吹无声

    2010年02月17日 @ 01:04

    哪有这么多!环球时报上看到过一篇新闻说不知哪个国家指责中国有五毛党,所以在拉萨事件后有好多支持政府的言论。感觉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抒发民怨应该有更多途径,不应只是网络,当然,更不应扼杀网络自由,实施诸如实名制之类名为假大空什么净化环境、保障隐私,实为限制公民自由表达权的措施。

    [回复]

    Simon Kong 回复:


    @风吹无声, 世上的“五毛党”本来可能就那几个,怀疑的人多了,所有唱反调的人都成了“五毛党”。

    [回复]

  5. 星网

    2010年02月17日 @ 17:30

    说实话 我真没看过孔子~!我也不好对孔子发表评论了!
    其实一部电影各有各得亮点~~ 阿凡达和孔子 一部是科技戏 一部是古代戏 我觉得还不是不要比较的好!

    [回复]

    Simon Kong 回复:


    @星网, 很巧合,我是从左岸那里好奇点了你的链接,然后看到你给我评论之后发现原来以前你就流过评论,因为这个“说”字印象很深。

    [回复]

  6. XL

    2010年02月20日 @ 20:55

    其实,很多时候,网络上的发贴,并不能完全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和真实意图,文字的表达,比起真实的交流,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原因省略一万字。。。)。所以,支持者的表达不够明确,反对者的声音被夸张理解,个人在虚拟环境下的情感反常暴发,等等等等,都会影响整个版面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是在上述原因之外的的因素(比如五毛),那实在是没有必要去论述它,过分炒做此话题,除了没有任何意义,还十分的虚伪(不是指博主啊,别误会),有本事就做些什么啊,一天到晚装愤青愤老。天啊,我没说错话吧。。。汗中。。。

    [回复]

  7. XL

    2010年02月20日 @ 21:02

    我,近年来,除了厌恶一些什么“崛起”“说不”的话题,还十分厌恶一些什么“劣根性”“国民性”等等话题,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多考虑的是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去研究它,去理解它,甚至去改变它,才更加值得别人的尊重。跑题了

    [回复]

  8. 万戈

    2010年03月03日 @ 10:44

    我经常看QQ新闻上的评论,有人一天就要发几十条和/谐的评论,五毛党那叫一个多

    [回复]

  9. Ray Chow

    2010年03月15日 @ 13:11

    五毛虽然混淆视听,但是发帖语气是有规律的,总能抓住蛛丝马迹的证据。

    [回复]

  10. 安庆法律人

    2010年03月15日 @ 17:23

    网上各色人等都有。5毛人数虽不多,但由于是专职发帖,365天无休,一个人一天的发帖量顶十个人,一年的发帖量顶五十个人,所以看起来很多。当然还有一些持反不对意见的并不是5毛,但正如韩寒所说,因为存在5毛,所以集体背上5毛的骂名。

    [回复]

  11. EasyLife

    2010年03月17日 @ 14:04

    很有见的说

    [回复]

留下评论吧

XHTML: Allowed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