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网络

我对李开复的崇拜

on 2010年04月22日 by Simon Kong in 互联网, 评论 (6)

2009年8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与谷歌中国共同举办的“互联网@未来”高端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召开(我有幸第一次见到了开复,并实施了诸如签名,合照,问问题等一系列过分要求); 2009年9月1日,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出版; 2009年9月4日,谷歌中国正式宣布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辞职;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启动创业计划——创新工场; 2010年1月12日,Google在官方博客上发文表示,考虑关闭“谷歌中国”网站以及中国办事处; 2010年3月23日,Google退出中国大陆并发表声明; 2009年9月,李开复出版了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我想,每一个中国学生对李开复这个名字都应十分熟悉。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列举了上述的几个时间点。我将开复的这本自传看得很重要,但是买来却一直没有抽出完整的时间阅读。最近一段...

阅读全文 »


互联网上,弱智很多

on 2010年02月11日 by Simon Kong in 互联网, 评论 (10)

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上网,构成了偌大的一个网民群体。这个庞大的网民群体在网络上的输入和输出,构成了人们对网民素质的评价。互联网网民并非全体中国公民的分层抽样,所以有时来自互联网的态度,并不能很好得代表全体国民的态度。同样地,你对网民的评价,也不等价于你对国民的评价。今天我想阐述一些针对互联网网民的消极观点:互联网上,弱智很多,愤青很多,无聊的人很多,跟风的人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更多。 或许在整体的网民比例中,初级用户永远是占大多数的。所以可能你经常看到一些人被另一些人耍得团团转,看了好气又好笑。比如在一些论坛里(尤其是百度贴吧),可能看到某人发一些题目很有诱惑力的帖子,例如内容是色情图片,色情电影等等,然后在内容里写上“该主题回复可见”,为了...

阅读全文 »


“五毛党”真有那么多吗?

on 2010年02月10日 by Simon Kong in 互联网, 评论 (14)

“五毛党”是互联网新兴的一个群体,不知道其含义的人可以先看一下来自维基百科的介绍: 网络评论员,即网评员,或网民所指的五毛或五毛党,是中国大陆特有的一种指称,一般指受中国行政机关雇佣或指导,以网络发表评论为全职或兼职的人员。通常他们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发表与中国政府(甚至各级行政机关)观点一致或相仿的内容,或采取其他网络传播策略,来试图达到影响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论和制造网络舆论的目的。 “五毛党”是对网评员的一种别称,一般是为了象征性地讽刺网络评论员每发一贴能挣五毛钱。 以文艺作品为例,当一部文艺作品面试后,往往会收到来自互联网的成千上万的评论。当其中的某些评论与大多数网友的主流立场不同的时候——当然,这里的不同,只要体现在其立场更符合意识形态——便会招来许许...

阅读全文 »


人人网(校内)对我们有什么用?

on 2010年02月04日 by Simon Kong in 互联网, 评论 (7)

之前写过一篇校内网(人人)对我们有什么用?列举了SNS社区对我的四点用处:

维系在大学里的虚拟社交圈子。
寻找你的老同学并代替校友录。
与学业上的前辈获取联系。
发表你的观点。

现在回想起来又想添加重要的两笔。

订阅。一些人交往并不深。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可言。只不过你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这种情况下,加了一个人的好友,就仿佛获得了某种持续关注某人的渠道,从而对对方一直熟悉。或许你们把TA当做追赶的对象,竞争的对手,在你持续关注对方的过程中,你同时让自己获得了某种动力,可以保持与对方相同的速度。
被订阅。有时候人有炫耀的欲望。你现在过得有多好,除了朋友的祝福外,你都想让每一个人知道。你可能生活很好,你现在混得很好,你现在有个很爱你的男/女朋友,...

阅读全文 »


键盘与笔,谁更不朽?

on 2010年01月30日 by Simon Kong in 生活·杂谈, 评论 (7)

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之前,所有人把思想用笔写在纸上;
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之后,很多人把思想用键盘敲成数据。
可能是键盘与数据更加不朽吧,它们永远在那里,不会变形,不会有丝毫改变,过多少年都是那样。这是很发达的记载工具,我们可能怀疑纸笔会发生化学反应,但凡是你敲出来的数据,永远静静地被搁置在硬盘里,永远以那种010101……的姿态躺在那里,很有安全感。
也可能是笔纸更加不朽,翻开很多年前写在记事本上的东西,虽然纸页泛黄,字迹变淡,但当时写东西时的心情仍然历历在目。纸页翻开的一瞬,似乎那些记录在二维平面上的字体霎时间变得立体了。一个世界出来了。纸笔记录下来的东西,无论过多久回望,都能原模原样地给你重现出来。
键盘与笔,到底谁更不朽呢?我不知道。他们对我都不理...

阅读全文 »


(Anniversary) 一年之痒

on 2010年01月14日 by Simon Kong in 互联网, 评论 (4)

2009年1月14日,我正式购买了空间,建立子曰:这个独立博客。所以我将每年1月14日这天作为子曰:的生日。博客建立1年以来,换了一次域名,从www.kongsays.cn到www.kong-zi.com,因为看着cn不顺眼。09年底的cn风波证明的的选择是有预见性的。我向大家保证以后不再换域名了。原来的空间商在国内的审核压力下不做了,我正好将主机移到了国外。看了看统计信息,365天里,一共发了120篇日志,收到500多个评论(应该包括我自身的回复),RSS订阅加起来大概150个,PR2。所以我还算个比较勤劳的人吧。
其实即使是建立独立博客的人亦分好多种。有些建博客的内容主要就是针对WordPress的讨论的,他们会对WordPress的用户体验以及各项改善加以讨论,并随时发布有趣的WordPress使用技巧,主题和插件;有些人虽然是IT从业人员,但讨论的话题属于一个细分的范...

阅读全文 »


论谷歌中国的离去

on 2010年01月13日 by Simon Kong in 生活·杂谈, 评论 (4)

We launched Google.cn in January 2006 in the belief that the benefits of increased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people in China and a more open Internet outweighed our discomfort in […]

...

阅读全文 »


生活的科技化与非科技化

on 2010年01月09日 by Simon Kong in 生活·杂谈, 评论 (1)

家里要换彩电了,父母让我替他们选一台比较合适的。搜索了一下当下流行的彩电参数,结果发现其复杂程度已经远远大于以前单纯追求的屏幕大小了。面板好坏,硬屏软屏,分辨率,对比度,各种端口,响应速度,可视面积……各种参数让我应接不暇。现在的液晶电视业还开始流行一种互联网电视的技术。即给电视插上网线,就可以不通过电脑直接在电视上观看各种来自网络的节目,跟数字电视的点拨技术殊途同归。以前只有电脑连接互联网。后来可以手机连接GPRS上网,随着网速的提高,我开始经常用手机处理邮件。再后来手机有了3G,用手机上网已经完全没有障碍并且体验很好。这张网越来越大,现在竟连电视也要联网了。
生活的科技化在网络普及上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想想现在每次网上让我付出时间的那些名词,收发邮件,RSS阅读...

阅读全文 »